#不要為了把妹兒而買車 #為什麼買車會壓死人? #他們都是這樣死掉的!
常常聽到朋友啊!或兄弟啊!
他們都會說你如果要把妹有一台車會比較方便,畢竟女神打扮美美的,你騎台摩托車去接他,跟開台車子去接他那個感覺就不一樣~是這麼說沒有錯。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就是,我身邊的朋友也有很多有車的可是他一樣都沒有對像啊~
不見得你有車,身邊就多了一位女神永遠的陪伴在你身邊,如果你會這樣子想那你可能陷入了把不到妹的迷思。
對我來說我認為車子只是交通工具,而非用來炫耀把妹的一個手段,或許有車比較容易把到妹這或許是事實,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女神不會因為你沒有車了不跟你在一起最主要是要看你這個人吸不吸引他,如果自身沒有魅力不夠吸引女神繼續留在身邊,就算你有車車的交通工具,也是留不住女神的。
最近有很多年輕人都畢業了,當這些年輕人畢業找工作,有一些有工作的年輕了都會想要在他還沒有穩定下來買一台車,不管是出去玩還是把妹載女神四處遊玩,這樣的心情和感覺真的很不錯~
每年6月畢業季節都會聽到年輕人吃錯藥的故事,衝動簽下去購入愛車「圓夢」,沒幾個月發現收入尬不出來而後自爆,車子被銀行拖回去不打緊、才剛出社會就變成信用瑕疵超悲劇!
我自己做車類產業的行銷剛好10年,非常清楚每一家廠商都要包裝,特別是要讓小資族群在考量價格的時候產生『我好像負擔的起耶!』的錯覺;
相信我,這一點是我的最愛,甚至我更喜歡將一切的價值提高到人生的層面,我會用NLP未來引導告訴你:「年輕的時光很短暫,到你白髮蒼蒼的時候,就算擁上億存款,你也再沒力氣去開這台車了~ 千萬不要讓自己後悔!」
or...
「探訪一千多個老人院裡面即將離開世界的老人,至少大半以上談到人生最懊悔的事情,都是當年沒有買車~如果可以重新年輕一次,肯定會豪不猶豫買下去!」
以上的勾魂洗腦我們這個產業最基本的銷售套路,不要說我唬你、也不要說對你沒用,台灣半數消費者就愛這一套,就是會買單,顆顆。
而銷售的最後一步就是結單,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讓消費者感受到「沒什麼好損失」與「負擔真的還好」,所以最常見的【零頭款立即享受、首年超低月付、佛心零利率、每天只要一杯咖啡錢】的套路通通都很有用,不僅是汽機車產業、最近很多吸引人衝動購物的產品都是這樣玩。
下面就讓我告訴你真實的貸款購車成本:
假設買一台總價120萬的進口入門車,貸款六年(公司佛心給你真正0利率),不要問為什麼設定在120萬,去看看現在國慘車很多都近百萬了,加一加配備、小改一改,百來萬正常;
反正,你終究要開歐洲車的,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開?
整年貸款攤提200000(設6年0利率)
第一年乙式保費 50000
整年度加油錢算 36000
停車位加停車費 60000
各種稅金第一年 12000
保養以及換輪胎 20000
新車鍍膜處理美容 9000
之後都自己DIY洗車、守規矩0罰單...
一年總支出大概是38萬7千元。
一個月就是32,250大洋,三萬二啊幹!
就算拿之前主計處公布台北市上班族均收入高達4萬9去換算,扣掉這用車成本3萬2,代表你也就只剩1萬7可以生活,當然會瞬間讓生活陷入捉襟見肘的困境,更甭提如果任何人月薪低於5萬元,會莫名其妙被壓垮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要我給與財務規劃的建議,我認為最理想的準備金應該是「車價總金額的50%」
汽車機車都一樣,如果要買一台12萬的機車,那存款的閒錢至少要有6萬的水位,同理,若目標是120萬的汽車,先存到60萬會比較安全;
甚至我自己的做法更保守,傾向用100%的現金直接購買最安全,畢竟汽機車不如房地產金額那麼大,真的不太需要考慮現金留著轉投資還能獲利之類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衡量自己的財力量入為出,但現實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畢竟,透過廣告的說服力,永遠都會讓大家產生「無負擔好棒棒的幻覺」
最後順帶一提,很多人說買車就是一種「消耗財」,其實「買房」也漸漸變成類似的狀況;
在2014年以前,因為全台灣的房地產平均年年都漲,所以那些稅金、折舊、維修等雜支費用大家一概無視,只要一轉手肯定賺錢,賺多少少而已! 反正就是保值性的穩定投資商品。
但到了今天2018年,狀況也不太一樣了,隨著稅金持續提高、房價卡卡、交易量暴跌、修繕成本也變高,那個隨便買都賺錢的好日子早就不復存在,這種時候買房也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財力。
#當自身有足夠的財務智商再決定,你要如何配置你的財務資產。
來源:沈道廷大大kimax大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