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賦(宿命論)呂蒙正

破窯賦.jpg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蓋聞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雉雞兩翼,


飛不及鳥。馬有追風之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

太公釣於渭水。顏回短命,原非凶惡之徒!

盜跖長年,豈是善良之輩?

堯帝稱聖,卻生不肖之兒;

瞽眅雖頑,反生大孝之子。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筆史,

晏子身形短劣,封為齊國賢臣;

孔明臥居草蘆,能做蜀漢軍師。

李廣才誇射虎,到老無封;

馮唐胸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漢王柔弱,有萬里之山河;

楚霸英雄,難免烏江自刎。

伍員乞食於吳市,韓信受辱於跨下,

及至運到,腰懸王印,一旦時衰,傷於陰人之手。

王翦收趙,統百萬之雄兵,主上猜疑,卒至身首兩分。

人生在世,有先貧而後富,有先富而後貧,有少壯而老衰,

青年美婦卻配愚蠢之夫,俊俏才郎卻配粗醜之婦;

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文章,皓首仍在深山。

青樓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閏閣嬌娥運舛反為娼妓。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中;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初貧君子常存禮義之容,乍富小人不脫賤寒之體,

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

天不得時,三光失曜,地不得時,草木不生,人不得時,運道不通,

人若不依根基,誰不欲富貴也,

吾昔日被困破窯,日則求於僧膳,夜則宿於破窯,

思衣不能遮其體,思食不能充其飢,

上人憎,下人壓,人道吾賤非賤也,

此乃時也、命也、運也。

今日官居極品,位列三台,屈膝於一人之下,立身於萬人之上,

思衣有羅絹千箱,思食有珍饈百味,上人趨,下今羨,人道我貴非貴也,

亦乃時也、命也、運也,非吾之能也。

人生各有其時,富貴不能盡欺,天理循環,因而復始者也,

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

嘆詩一首:

鶉衣百結不堪縫,一片飛西一片東,朝怕嶺頭雲蔽日,暮驚洞口鵲呼風,

半斤米栗無能買,滿腹文章總是空,幾度欲投江海去,術人許我有三公,

貧窮如虎,驚走六親,心正無虧,亦得安康,

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得意貓兒雄似虎,失群鸞鳳不如雞,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破窯賦(宿命論)呂蒙正0.jpg

 

注釋:

堯舜為古代明君。相傳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皆為不肖之子。這樣,堯將帝位傳給了以孝著稱的舜,而舜也將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相傳瞽之子為舜,瞽是個盲人,舜的母親去世後,瞽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非凡品德受到了眾人的稱頌。

相傳鯀之子為禹,堯時,洪水為害,堯命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導致洪水泛濫,被殺。禹汲取教訓,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終於制服了洪水。治水期間,還三過家門而不入,受到百姓擁戴。禹後傳位給子啟,開啟了我國「家天下」的歷史。


《破窯賦》是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相傳此賦是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

破窯賦(宿命論)呂蒙正02.jpg

作者簡介

呂蒙正(946年—1011年),北宋大臣。字聖功,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丑科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館。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拜左補闕,知制誥。後任參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為宰相。為人質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與開國元老趙普同在相位,關係極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貶為吏部尚書。兩年後復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罷相。真宗即位,任命呂蒙正為左僕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後封萊國公,授太子太師。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卒諡文穆,贈中書令。

創作背景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是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於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於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在《呂文穆公傳》中,《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於是寫了這篇《破窯賦》來告誡太子。雖然文章內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態,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破窯賦(宿命論)呂蒙正001.jpg


作品簡析

《破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悽慘到富貴的經歷,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經歷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循環中,會產生天差地別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只有經歷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的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會體會到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中,命運的巨烈沉浮與很多人生無奈的結局。

呂蒙正尋求的是他的聽天地循環變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的人生智慧。開篇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以及最後「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並且要「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呂蒙正在作品中透出這樣一種思想:在特定的、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的變化中,人要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測之風雲,人尚有旦夕之禍福,呂蒙正提示人們要重視自然界的星移物換,隨著時間變遷,人與事都會帶來巨大落差並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天地循環周而復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

呂蒙正用相當大的篇幅,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舉這麼多數量,是因為要說明很多人想勝天,實際是多數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實和應對變化。「馬有千里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白髮不第」就是到老也當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輕輕就當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破窯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態,提示人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

 

我看完了此篇文章 讓我認為人的命運真的 很難講,怎麼說呢?
有一些人手上拿了一手爛牌,看是這麼爛的牌卻在他手上打出 一片好的人生,可是擁有一手好牌的人資源這麼多卻不會運用,結果還是輸的一敗塗地, 這是我經歷人生所看到的 一切, 而這樣的好與壞可能 最大的成份在於個人的運氣或者你有沒有這個命來決定人生中的勝負吧!

大家好我是部落客:kimax~ 愛分享自由生活筆記

好文章推薦給好朋友分享,相信看過的人,近100%想擁有使用它,你值得擁有更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團長H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